继往开来 攻坚克难
奋力谱写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新篇章
——在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九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校长 杨勇平
(2019年3月9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奋进之年。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扎实推进第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落地生效,各项事业都取得新的可喜进展,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向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前进的步伐愈发坚定有力。
(一)甲子校庆获得圆满成功
2018年是建校60周年,全校上下凝心聚力,以“点亮新时代的电力之光”为主题,突出文化、学术、开放、共享的定位,成功举办了一届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甲子校庆。顺利召开建校60周年创新发展大会,电力央企领导“全勤”到场点赞,大学理事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联袂为学校“新时代 新甲子 新征程”启航。重新编撰《校史》,新建校史馆,评选建校60周年华电人物和杰出校友,圆满完成校友总会和其他校友会换届工作,开展一系列富有影响力的校庆活动,全面系统展示办学成就,弘扬华电精神,扩大社会影响,凝聚发展力量,受到社会各界和主流媒体广泛关注。甲子华电继往开来,谋篇布局,更加坚毅地扬帆起航,逐梦前行。
(二)“双一流”建设扎实推进
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组织编制“双一流”建设实施方案,召开“双一流”建设推进会,确立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路线图。加强过程管理,出台“双一流”建设管理办法和资金管理办法,全面构建“双一流”建设基本管理制度,提升中央专项经费统筹管理能力。学科建设成绩斐然,新增水利工程、核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点,以及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工程学”进入ESI世界前1‰行列,“材料科学”“化学”两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行列,世界前1%学科数达到4个,学科整体实力和社会声誉进一步提升。
(三)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大思政”工作格局初步确立,制定《进一步加强“三全育人”格局建设的实施意见》,“明德大讲堂”等一批精品思政教育项目亮点纷呈,“名师班主任”工作实现品牌化发展,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绿色电力”新能源科技教育扶贫服务行动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本科教育中心地位全面凸显,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首次召开全校本科教育工作大会,全面开启建设一流本科的新篇章。研究生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启动“双一流”研究生人才培养项目建设,完成34个学位授权点的自评估工作,完善博士研究生选拔机制,开展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工作,实施研究生国际交流计划。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2项成果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6项成果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积极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联合成立吴仲华学院,成立人工智能实验班。专业建设实现新突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发展,学生获各类国际、国家级竞赛奖582项,省部级奖471项,成功承办首届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科技竞赛。
(四)科技创新实现新跨越
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均取得零的突破。全年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89项,其中国家科技计划项目4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72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9项。高被引论文数由2017年的不到100篇一跃增长至2018年的170篇,增幅达到85%,位列国内高校第46位。科研经费合同额首次突破7亿元,到账经费接近5亿元,均创历史最好水平。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评估,先后成立国家能源交通融合发展研究院、先进材料研究院、能源电力大数据研究院等跨学科研究机构,新增1个“111”引智基地和1个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召开全校科技创新大会,邀请包括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以及47位两院院士在内的专家学者开展前沿学术交流,校园学术氛围空前高涨。
(五)人事人才工作取得新成效
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开展聘期考核和新一轮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工作,修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完成机构设置及定岗定责基础工作,推进养老保险改革,出台七级及以下职员职级晋升办法,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积极推进海外引智,成功举办2018能源电力世界青年学者论坛,一批优秀青年才俊加盟华电,新增各类高层次人才9人。教师队伍彰显新活力,3人入选国家“**”,2人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六)对外合作迈出新步伐
大学理事会建设实现新突破,新增三峡集团、中广核集团、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广东能源集团为副理事长单位,大学理事单位由9家扩容到14家,行业支持学校办学的能力显著增强。国内交流合作积极推进,走访大学理事单位等62家大型企业和行业机构,与大唐集团、国家能源集团、三峡集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推进落实重要领域、重大项目的合作。与华电集团合作成立“华电‘一带一路’能源学院”,作为发起单位成立“中国电力高校联盟”。国际合作持续深化,与挪威科技大学、东京大学等10所世界知名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15所知名高校达成战略合作伙伴,与国际能源宪章签署合作备忘录,成功主办“能源革命与大学责任”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启动“一带一路”能源学院伙伴计划。继续教育稳中有进,建设印尼海外继续教育基地,国际业务进一步拓展。
(七)条件保障得到新提升
圆满完成年度22亿元收入目标,为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务支撑。建成大学主数据平台、移动端数字门户、IT运维平台、两校区视频会议系统和教师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分步推进“一表通”系统建设,升级网站群,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北京校部15号学生宿舍楼、保定校区学20舍投入使用,对校园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修缮改造,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平安校园建设稳步推进,校园秩序、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图书、期刊、高教研究、档案、医疗、体育等服务保障水平也进一步提升。一年来,我们努力拓展资源,不遗余力为师生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教职工收入稳步增长,学生奖助学金大幅提升,竭尽所能提高离退休人员待遇,完成建设离退休职工活动中心、教室安装空调、学生宿舍设施换新等50余项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师生。
(八)党的建设呈现新风貌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校上下“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加强,党委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发挥。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创新,党建工作质量有效提升,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入选教育部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法政系党委入选河北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大会,出台校内巡察工作五年规划及实施办法,以两地交叉的方式,完成了8个二级单位党组织的校内巡察,全面推行二级单位党组织书记约谈制度,推动“两个责任”落实落细。印发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开展“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学习实践活动,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全面加强。以问题为导向,在全校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干事创业形成强力助推。统战、群团、安全保卫、离退休、扶贫等工作全面加强,和谐校园建设扎实推进,大学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师生员工的获得感、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教育部、北京市、河北省等上级部门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校师生员工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奋力拼搏的结果,是理事单位、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长期关注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全校师生员工,向离退休老同志,向理事单位、广大校友和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思危方能居安。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发展与党和国家的要求、与广大师生的期待、与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办学目标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我们的办学基础还较为薄弱,整体发展质量不高,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原创性成果、国家级奖项、国际化水平等核心数据指标,与国内一流大学差距明显,而且还有不断拉大的趋势,提升的任务十分紧迫;我们对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得还不深,思想观念跟不上,能力素质不适应,现代教育理念、方法、技术运用不充分,工作质量、工作标准不够高,转型发展的任务极其繁重;我们的治理体系还不够完善,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发展动力不够强劲,办学活力还需要进一步释放;我们综合改革的系统性、全局性还不够,穿透力、震撼力还不强,在管理机制、依法治校、简政放权、信息化建设、效能提升等方面还有大量功课要补。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回避,更不能懈怠,必须提振攻坚克难的信心,坚定勇创一流的决心,花大力气一个一个加以解决。
二、工作思路和重点策略
建设一所高水平大学,始终是华电人的初心和梦想。建校60年来,一代代华电人前赴后继、勇立潮头,一步一个脚印走、一茬接着一茬干,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学校成功实现了由单科性教学型行业院校,到多科性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历史跨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国内外高等教育之林。2017年,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审时度势、科学研判,擘画了分“两个阶段”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宏伟蓝图。这是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向深层次变革的战略抉择,是履行高等教育“国家队”职责使命的必然担当。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干到底,努力书写新辉煌。
(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站在新甲子的历史起点上,审视我们的发展环境,机遇和挑战交织叠加,希望和困难并行同在。党的十九大的新要求、全国教育大会的新部署、教育现代化的新方案,既为学校提供了利好政策和前进方向,也检验考验着我们的办学质量和“四个服务”能力;日益深入的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既为学校提供了发挥优势、彰显特色的舞台,也检验考验着我们的创新水平和适应能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既为学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检验考验着我们的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不断推进的开放办学和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既为学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检验考验着我们的办学理念和治理能力。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代化强国建设迫切需要更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机遇千载难逢,挑战前所未有。作为一所首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梯队的重点高校,唯有遵循党和国家的要求,把提升办学水平作为永恒的主题,在服务国家战略、投身行业发展、响应地方需求中不断提升贡献度、增强影响力,方能始终把握主动,在强手如林的高等教育竞争中永立不败之地。
对照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目标节点,从现在到2022年左右,是学校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当口期,也是大有可为、非为不可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四年,我们将见证庆祝建国七十周年、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建党一百周年等党和国家重大节点,将面临“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启等关键时刻;还将迎来“双一流”检查验收、第五轮学科评估、完成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第一阶段建设目标等关键考验。通过这四年的奋力提升,基本形成完备的高水平办学体系,显著提高立德树人成效,竞相涌现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大力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确保整体实力位居国内同类高校前列,初步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能否伴随着国家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到来,实现我们的战略构想,为下一步向更高水平迈进夯实筑牢根基,事关学校前途命运、事关师生切身利益。成功抓住机遇、乘势实现突破,我们就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如果痛失机遇、发展徘徊不前,则只能做历史的看客。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干劲不能松懈。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更大的勇气、更强的斗志、更高的智慧,加快“双一流”建设,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向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速冲刺。
(二)加快构建“五个体系”
我们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新起点赋予的新使命新担当,牢牢把握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根本保证,以“双一流”建设为统领,以持续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全面构建与办学目标相匹配的高水平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大学治理和条件保障体系,实现重点领域深度突破,带动整体工作全面提升,为最终实现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构建高水平学科发展体系。就是要坚持世界一流、融合发展,顺应国际学科与技术发展趋势,站在服务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高度,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科布局,形成优势学科与新兴、支撑学科互相促进、融合发展的能源电力学科新体系。经过未来几年的发展,具有引领性、公认性及卓越贡献力的优势学科高峰基本形成,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整体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学科链条不断完备,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科学等领域形成一批新的学科增长点。
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对标品德优良、身心健康、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理论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的卓越人才培养方向,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和卓越有灵魂的研究生教育。经过未来几年的发展,“三全”育人体系全面构建,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研究生比例较大幅度增长,毕业生深造率明显提高,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全面推进,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健全,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升。
构建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就是要坚持服务国家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完善科研体制机制,推进有组织的科研。经过未来几年的发展,基本构建包括基础前沿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军民融合发展、成果转移转化、资源合理配置等环节的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建成若干重大科技平台,汇聚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才队伍,承担一批重大项目,产出一批有分量的科研成果,破解一批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一流学术氛围充盈校园。
构建高水平大学治理体系。就是要遵循办学规律,坚持系统思维、法治思维,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管理效能。经过未来几年的发展,机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校内规章制度体系日益健全,教授治学的学术治理架构更加完善,大学理事会等社会参与机制更加健全,二级管理有序推进,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取得关键成效,两校区协同发展深入推进。
构建高水平条件保障体系。就是要坚持以师生为本、以民生为重,最大程度挖掘利用一切内外部资源,用心尽力打造与一流大学相匹配的软硬件环境,为学校办学和师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经过未来几年的发展,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的机制有效建立,办学空间有序拓展,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办学环境明显改观,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彰显,美丽校园、绿色校园、智慧校园、平安校园迈入新阶段。
(三)着力实施“四个策略”
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围绕“五个体系”的构建,综合考虑学校发展环境、办学实际和未来趋势,我们要着力在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育引进、校企校地合作、国际开放发展等四个关键领域精准施策、奋力提升,全面增强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发展动力。
着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就是要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行业需要,加快学科结构调整与优化,全面实现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工程技术学科与文理学科、能源电力学科与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新兴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进一步把能源电力学科做大做强做新,创出鲜明特色,打造独特优势。
着力加强人才培育引进。就是要进一步牢固确立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处理好“引”“育”“用”三者关系,在引才、育才、聚才上取得突破,全面提升各类人才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不断优化人才生态,培养优秀青年人才,造就领军人才,全力打造一流的人才高地。
着力深化校企校地合作。就是要紧紧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机遇,用好用足行业和大学理事会制度优势,延续60周年校庆后对外合作的良好态势,积极研究对接行业、地方创新发展的新形势新趋势,以新思路推动大合作,以新机制争取大成果,以新作为争取大支持,实现校企合作兴校强校,推动共赢发展。
着力拓展国际开放发展。就是要以国际标准、国际视野审视学校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大学文化、规章制度等办学体系,推进办学特色体系化建设,加快实施国际化行动计划,不断增强国际资源汲取力和国际人才招揽力,充分发挥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支撑作用。
各位代表,在学校新甲子的开局之年提出“五个体系、四个策略”发展思路,是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正确认识学校所处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积极有序大力推进综合改革,勇涉深水区,敢啃硬骨头,在改革创新中展现新担当,在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中实现新作为,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持续努力,接续奋斗!
三、2019年重点工作
2019年,是我们伟大祖国70华诞的喜庆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对于学校而言,是新甲子的开篇之年,是“双一流”建设和持续深化综合改革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非凡,必须谋好局、开好头、起好步。2019年学校工作的总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在学校党委的全面领导下,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速推进“双一流”建设,加快构建高水平办学体系,持续深化综合改革,狠抓责任落实,推动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向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阔步前进。
(一)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积极营造和维护良好政治生态。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强对统战、离退休、群团等各项工作的领导,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磅礴力量。强化对文化建设的引领,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开展各种形式的歌颂祖国、行业发展等方面的宣传及文化活动,弘扬时代精神,推进华电文化传承创新。
切实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积极防范应对各类重大风险,开展安全稳定工作专项检查,确保学校安全稳定。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强化课堂及讲座、论坛、报告会等管理,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主动权,全面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能力。营造和谐、绿色、平安校园环境,不断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高质量推进“双一流”建设
全面做好中期评估工作。探索具有华电特色的“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案。启动校内中期考核工作,对“双一流”建设进度和效果进行监测评估和跟踪分析,适时动态调整资源配置,获得最大建设成效。不断提升中央专项经费统筹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推进绩效管理,提高资源配置和资金使用效率,加快执行进度。
加快学科内涵建设。在高层次人才培育引进、国家科技成果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一流专业和优质课程、研究生高水平国际交流等方面,凝练并启动一批亮点项目,有效提升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完善学科交叉体制机制,对交叉学科培育和学科交叉研究给予重点支持,鼓励跨学科、跨学院、跨平台协同,在人工智能、能源互联网等领域,加快布局若干新兴学科,以新体制新机制探索成立新型交叉学院。充分尊重基础学科发展规律,积极推进文理学科振兴,完善文理学科评价体系,健全分类评价机制,在政策引导、人才引进、资源配置和资金供给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促进文理学科与能源电力学科实效融合,加快有特色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ESI学科提升计划,力争工程学进入世界前100位,社会学进入前1%行列。
(三)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组织开展“新时代的成长与担当”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继续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和“一院(系)一品”学生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建设,着力提升思政工作质量。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开展研究生基层组织改革试点,构建符合研究生特点的德育工作新体系。加快研究制定课程思政指导性意见,出台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指南,建设20门左右课程思政示范课。加强育人协同,进一步发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研究制定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实施方案。
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深入推进“吴仲华学院”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建设。扎实推进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进一步发挥好“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盟”的作用,全面实施卓越2.0计划。积极探索大口径培养、多方向出口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培育国际化人才,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学院等重点建设项目落地落实。推动科技学院综合改革,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加强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完成“工程训练与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建设。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青年学术会议永久会址落户学校为契机,推进高水平学术文化和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加大对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投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推进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积极申报国家“双万计划”。大力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加强新工科、新文科专业培育,力争申报建设1-2个新专业。完成自动化、环境工程等专业认证工作。课堂是教育教学的关键,课堂有质量,教育教学才能有质量。我们要紧紧牵住课堂这个“牛鼻子”,推动实施“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课堂为核心,统筹推进优质课程、高水平教材、先进教学方式、现代教学技术、一流教学管理等一揽子提升行动,特别是推进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将课堂锻造成培育名师、打造金课、汇聚学子的沃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获得感和成就感,促进学习革命和质量提升。深入推进卓越研究生教育,出台《关于深化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意见》,全面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启动本硕博连读计划,试点博士研究生“申请—审核”选拔制度,努力让研究生培养以崭新姿态迈向更高台阶。
(四)加快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将师德师风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把好“政治关”,明确把政治标准、道德素质放在聘人用人之首,将师德要求贯穿职称评聘、考核晋升、评优评奖等工作的始终,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加大对先进典型和师德模范的宣传,积极引导教师以学养德、以德润身,潜心教书育人,争做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
夯实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科学设置校内各类机构,积极稳妥推进定岗、定责工作,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探索推进二级单位绩效管理,科学分解目标任务,进一步改进评价方式,更加注重质量评价,强化对评价结果的科学运用,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人力资源效益。加快构建统一高效的教职工培训工作体系,形成大培训、大学习整体格局,提升学校人力资源整体水平。转变工作思路,强化服务意识,关心关爱教职工成长,拓展职业发展通道,让每个人都能找到施展才华的最佳舞台。
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健全人才工作体系,完善校院两级人才工作体制,构建统筹协同、分级负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院系主体责任,强化人才引育的实效性考核,形成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以更广泛的学科覆盖面、更灵活的机制、更大的支持力度,实施新一轮校内人才工程。青年人是华电的未来!要进一步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让一批有潜质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走向更高的舞台、实现更大的发展。不断扩展引才新途径,高标准实施人才引揽计划,力争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申报上取得新的突破。深入推进师资博士后制度,不断提高博士后待遇,逐步实现设站学院新聘教师以师资博士后为主,积极储备未来领军人才。
(五)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有组织科研工作布局。重点做好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谋划和标志性科研成果的凝练培育工作,争取在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科技计划任务方面有新作为,在高水平科技成果产出方面有新突破。紧密围绕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科技创新2030战略需求,重点培育10个左右的高水平科研攻关团队,力争5年内形成一批具备较强学术影响力的创新群体。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实现转型升级,增强服务创新创业的能力。推进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深化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内涵建设。大国重器是学校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要努力做好可再生能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前期论证工作,力争将其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并依托大设施谋划建设一批前沿科学研究中心。大力推进以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重点科研平台的高质量建设,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聚焦人工智能、能源互联网、储能、军民融合等领域,高起点再建设一批创新研究院或研究中心。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深度参与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等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加大对异地研究院建设支持力度。瞄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申报动态,积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进一步营造良好学术创新生态。营造学术氛围,着力演好甲子校庆卓越学术活动“连续剧”,持续举办高规格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学术品牌影响力,让创新在华电蔚然成风。强化科研管理,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增权赋能,让教授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配权,加速科研潜能和创新活力的迸发。优化科研服务,以制度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决不让老师在找签字、跑盖章、搞报销上花费不必要的时间,腾出更多精力教书育人做学术。
(六)积极打造对外合作新高地
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新时期对外交流与合作发展规划。完善理事会运行机制,探索与理事单位建立新型长效实质性合作机制,共同成立实体研发机构等重要平台,开展差异化、深层次重大合作,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人才培养,努力产出一批重量级合作成果,为学校发展提供关键支撑。不断深化与国内重点民营企业的合作,筹建民营企业校企合作联盟,打造对外合作新的增长极。稳步推进继续教育工作,开发一批规模和效益俱佳的高端培训项目,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为学校创收增效作出更大贡献。
加快国际化进程。多渠道筹措资金,设立本科生出国(境)交流专项引导基金,2019年拿出200万元,重点支持一批优秀本科生交流访学,努力扩大本科生出国(境)交流规模,让更多的青年学子在国外舞台增长知识见识,逐渐崭露头角。优化政府奖学金支持策略,推进部委、企业合作项目落地,做大做实留学生招生,2019年力争招生规模突破300人。落实国家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出国(境)交流比例。深度服务“双一流”建设,深入推进院系国际合作平台建设,鼓励教师承担更多国际合作项目和联合科研攻关项目。持续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学合作伙伴,探索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七)更大力度提高治理能力
有序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学院是大学办学的主体。我们要进一步理顺学校与学院、管理部门与学院的治理边界,健全院系权责利相统一的管理机制,逐步扩大院系自主权,不断推进管理重心下移,该由学院干的事让学院放手去干,充分激发基层活力,让每个学院都能发展的更加精彩。管理部门的本分是做好服务,服务不好就是失职。我们要进一步转换思路、调整职能、优化流程、强化协同、提高效率,合理减少事项审批,着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让师生的诉求无论大小,都能得到及时回应和反馈,都能得到妥善处理和解决。
完善两校区协同发展机制。两校区携手发展、共同进步是广大师生的心声。我们要紧抓京津冀一体化和雄安新区建设的契机,加强对两校区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等关键问题的顶层设计,继续推动两校区运行机制改革,加强保定校区管理力量,切实落实校领导、一体化部门负责人赴保定校区办公制度,强化院系的一体化建设,创新高层次人才共享机制,加大学术、师生等各层面的交流力度,加快推进一体化数字校园建设,逐步实现多渠道全方位融合,共创共享大学更加美好的未来。
深入推进依法治校。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对学校重大决策、重要制度的合法性审查机制,促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工作顶层设计,完善学校法治建设规划,系统梳理现有规章制度,开展清理和规范工作,全面加强合同事务管理,有效提升争议调解及处理法律纠纷的能力,不断增强依法治校水平。
(八)进一步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全面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推进预算绩效管理,2019年度事业收入力争达到24亿元,进一步提升财务支撑能力。积极与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加快推进北京校部东区土地性质变更及保定新校区立项论证工作,推动附属学校的规划建设,支持附属幼儿园的发展。持续改善办学基本条件,加快北京校部16号学生宿舍楼、保定校区19号学生宿舍楼工程进度,开展北京校部能源电力科研综合楼和保定校区基础实验楼的方案设计及前期工作,完成北京校部体育场改造工程的设计立项,以及保定校区接待中心等修缮改造工程。进一步推动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通过大型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评价,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为学科交叉和科研工作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加快数字化、智慧化校园建设,建设好“教师一表通”和师生网上办事大厅系统,继续增加“微服务”应用,力争让师生在办业务时“最多跑一次”。2019年,我们还要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办好一批事关民生的实事好事,确保教职工餐厅尽快投入使用,在解决大家的操心事烦心事上切实下功夫、见实效。我们会持续努力,善用各类资源,努力打造更加和谐美丽的校园。
各位代表,宏伟蓝图鼓舞人心,战略安排催人奋进。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美好未来召唤我们继续努力奔跑,接续拼搏奋斗。2019年是国家“大事多、喜事多”的一年,更是学校各项重大工作的“落实年”。全校教职员工特别是广大干部要高举奋进旗帜,坚定实干强校的雄心壮志,聚焦“发展”新任务,铭记“落实”关键词,拿出真干的实劲、敢干的狠劲、善干的巧劲、常干的韧劲,勇做争朝夕、奋楫先的追梦者,勇做高目标、上水平的开拓者,勇做能闯关、会夺隘的改革者,勇做挑重担、顶大梁的实干者,不断攻坚克难,坚持一干到底,朝着既定的任务目标全力奋进,把“规划图”更好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更好变成“计程表”,让学校发展的宏伟蓝图早日在我们手中变成美好现实。
各位代表,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没有坐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实干出来的精彩。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勇往直前的奋斗姿态,奋进在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潮,全力谱写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新篇章,以优异的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