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做好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会议精神
发文时间: 2020-06-13
来源: 发展规划处
6月12日,教育部召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暨2020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主持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作重要讲话。上级的有关要求为我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现将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教育部关于做好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会议精神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在讲话中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做好国家教育“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谋篇布局,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一,要准确把握教育“十四五”规划地位。“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国家经济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和国际格局深度变化的战略机遇期。教育“十四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个教育事业五年规划,是为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打下深厚基础的五年规划,是制约教育现代化的结构性、体制性障碍基本实现突破的五年规划,是教育体系再造、实现以科技体系、产业体系、社会体系有效衔接的规划,是中国教育世界影响力持续增强的规划。这既体现了教育“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也强调了教育“十四五”规划的基本要求。
编制教育“十四五”规划总的要求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环境,特别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环境和面临内外环境的重大变化,着力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更好发挥教育服务国计民生的作用,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2035奋斗目标夯实基础。
“十四五”时期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增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前所未有,这对规划编制工作带来巨大挑战。面对新情况新挑战新要求,要对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做好与五年实施方案的衔接,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出发,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科学谋划“十四五”教育改革发展。
第二,加强教育“十四五”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
一是在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中着力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关键是看教育的驱动强不强、服务足不足、支撑够不够。着力改变教育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编制规划过程中始终要把握的主线和灵魂。一方面要深入研究什么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这既涉及到教育自身的发展问题,需要我们从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把握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也涉及到教育服务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需要我们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社会服务、民生保障多个领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供给。特别是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从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把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深深融入国家之中,贯穿于规划编制的全过程。另一方面要深入思考研究怎么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新思想指导教育现代化、以新理念推动教育现代化、以新方式落实教育现代化,在发展目标上围绕高质量,在发展思路上体现高质量,在资源配置上支撑高质量,在任务举措上保障高质量,实现发展方式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规模结构效益相协调,教育自身发展与服务国家相统一,努力在“十四五”期间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是在科学研判需求变化中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十四五”期间,教育需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需求在变,供给也必须要变。需要我们坚持补齐短板,在补齐学前教育、农村教育、职业教育短板弱项的同时,继续发挥好教育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作用。坚持区域统筹与城乡融合相结合,要深入研究教育体系的优化,教育布局的调整,保障不同地域不同群体都能享受优质教育,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在逐步加大政府教育投入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盘活各类教育资源,统筹调动好两方面积极性。坚持体系完善与制度建设能够适应产业升级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加快实现由一次性学历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从注重提高新增劳动力学历水平向增量存量人才资本同步提升转变。
三是在优化新时代教育发展的空间布局中着力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十三五”以来,部党组立足服务国家战略,纵深推进“四点一线一面”(注:“四点”指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试验区和长江经济带,“一线”指“一带一路”,“一面”指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的区域教育创新实践,点线面结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空间布局正在形成,焕发出勃勃生机。空间发展的国家战略布局为教育带来了重要发展空间,注入了新的活力。要增强服务发展的主动性。要对照中央部署谋划教育空间布局,主动推动地方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时统筹考虑、优先安排教育,特别是在资金投入、用地保障、学校布局、基础设施、教师编制等方面,超前规划、前瞻部署。要增强创新引领的创新性。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优化教育区域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依托高校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和人才培养链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要增强区域合作的协同性。坚持共享共建共创的协作思路,创新协作机制,运用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区域教育统筹力度,实现教育互联互通和协同治理,形成教育区域创新共同体。
四是在系统推进改革创新中着力激发教育发展活力。规划既要规划发展,也要规划改革,二者相辅相成。要树立系统思维,坚持顶层设计和集成创新,把改革创新作为“十四五”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要以重点任务带动改革,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入攻坚期,要抓住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这个牛鼻子,摈弃SCI至上等“五唯”顽瘴痼疾,针对不同教育领域、不同学段特点,分门别类开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全局性的教育改革。要以简政放权深化改革。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完善监管方式,强化服务质量,扩大落实办学自主权,释放教育发展新动能。学校要完善内部治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激发特色办学活力。要以信息技术助推改革。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形态,要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研究这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形成更加开放、灵活、高效的教育服务体系,建立信息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监测体系。要以扩大开放促进改革。面对当前国际环境的新挑战,我们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支持高校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在务实合作中创造新机遇,促进中外民心相通、文明互动。
第三,创新方法,科学编制好教育“十四五”规划。
一是认真开展“十三五”总结评估。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十三五”规划总结评估意义重大。这项工作我们还将专门发文部署,也请大家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各地要对照中央部署,系统梳理“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实现情况,教育脱贫攻坚战完成情况,重大教育工程实施进展和重大改革举措的成效,为“十四五”规划编制提供基础支撑和决策参考。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测算相结合,充分应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积极开展第三方评估。要加强教育脱贫攻坚总结宣传工作,系统总结成功经验、工作模式、典型案例、先进事迹等,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效,以多种形式、多种角度、多种媒体充分展示教育脱贫攻坚的重大进展。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严峻挑战,在部党组的统一部署下,在各地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大中小学全面开展超大规模在线教育,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这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的坚实基础,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制度优势,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疫情暴露了教育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科研攻关、师生素养、教育教学方式、教育治理等多方面的短板,这些都为“十四五”时期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对“十四五”乃至未来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要进行全面总结、深入研究。
二是科学界定“十四五”教育发展改革的目标任务。提出“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是规划编制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在目标设计上要着重把握好几个关系。把握好远和近的关系。既要着眼于实现本地区“教育现代化2035”远景目标,厘清“十四五”时期必须完成的教育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又要注重与《五年实施方案》的衔接,结合国际发展环境的新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态势,十九届四中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的新部署,统筹考虑、科学推进。把握好量和质的关系。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正从规模扩张阶段迈向质量提升阶段,既要研究提出规模发展的量化指标,又要综合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和稳定性,创新性提出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目标,比如如何将中央对立德树人的要求转化为可测量、可评价的指标,能不能提出衡量教育对经济增长服务的指标。这些都是规划编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需要在充分总结各地有益探索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调动高校、研究机构的力量,开展协同研究。我们也鼓励各地继续积极探索,在提升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上有亮点、有创新、有突破。把握好内和外的关系。既要从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来设计提出目标,更要跳出教育看教育,把教育放在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谋划,做好发展规划目标间的合理有效衔接。把握好总和分的关系。在全国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各地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要素支撑条件、资源环境约束和重大风险防范的因素,科学测算规划本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
三是要充分发挥重大工程项目的牵引作用。重大工程项目是实现教育改革发展目标任务的条件保障,也是规划实施的主要抓手。此前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的统一部署,我们围绕教育领域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梳理形成了一批“十四五”时期重大工程项目的政策建议,各地也研究提出了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研究清单,具备了很好的工作基础。要注重补短板,聚焦基本公共教育的薄弱环节,着力解决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进一步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缓解中等收入群体的教育焦虑,保障和改善教育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要注重抓关键。突出重点,不撒胡椒面,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研究提出关系到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要注重提效率。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任务迫切,这就要求我们“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各地要聚焦本地区教育发展的大事急事难事,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充分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前瞻性凝练本地区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牵引性强的标志性工程项目,争取纳入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四是要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开门编规划。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智库等在“十四五”教育规划重大问题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重要支撑。前期教育部公开征集了17项教育“十四五”规划研究课题,全国共有近600个单位、1000余个课题组积极申报。各地教育部门也要加强课题研究,强化跟踪指导,确保课题研究成果能够有效服务规划编制工作。要坚持一线规则,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发挥群众和基层创造精神,通过网络、座谈会、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畅通建议建言渠道,广泛征求各地各部门、各级学校、行业企业、专家学者、社会公众等方面意见建议,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希望各高校在做好本校发展规划的同时,广泛参与国家和地方教育规划的编制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使规划的编制过程真正成为广纳箴言、广集众智、凝聚共识的过程。
刘昌亚强调,当前规划编制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大家要按照规划编制的总体部署,强化责任意识、倒排时间节点,把规划编制工作抓紧抓实抓好。要创新规划编制方法,确保规划编制质量。要打破传统思维惯性,在目标指标测算、政策效应评估、意见收集应用等方面,广泛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规划的科学性,积极在规划的表达形式等方面探索创新,努力编制出一份符合时代要求的高质量规划。要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同步谋划规划落实工作,更加注重规划的实施、监测、监督检查等环节,着力改变重规划轻实施的现象,切实提高规划的约束力。要规范工作程序,确保严谨科学。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推进发展规划工作的立法进程,将规划编制、审批发布和实施保障法治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按照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的原则,严格遵循规划编制的程序和要求,认真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决策等既定程序,做好规划调研、起草、论证、审议、发布实施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要健全协调机制,确保有机衔接。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将加强各地教育规划编制工作的信息共享,建立工作机制,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共同调研、编发工作简报、课题专报等方式,交流工作信息,共享工作成果,促进各省级教育规划和国家规划的衔接。各省级教育部门也要加强对本地区市县规划的指导,使各级教育规划目标上下衔接,政策协调一致。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首先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规划的指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先后发布实施了“十二五”“十三五”两个五年规划,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后,中央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实施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今天参会的有32个省市自治区教育厅、教委同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部门负责同志,教育部直属75所高校的分管校领导,尤其是16所高校由22位书记校长参会。发改委、财政部对口负责“双一流”的有关司局和教育部规划司将一同推动教育“十四五”规划以及下一步改革发展。今天工信部、国家民委、公安部、交通部、应急管理部和中科院主管院校司局的负责同志也来参会, 也就是说140所“双一流”高校的主管部门负责人都来了。刚才昌亚同志讲的我都赞同,下面提几点工作建议。
第一,要强化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教育“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重要意义。这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一个五年规划,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后续要面临的三个五年规划中的第一个,是应对世界未有之大变局、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五年规划。
第二,准确把握规划编制要求,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规划战略希望大家要考虑的高一些,要从政治上、全局上来看待。
一是目标定位要准,要围绕教育领域现代化发展目标。 “四点一线一面”是部党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要求,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方针政策,提出的工作目标,这也和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密切吻合的。这一方面我们也得到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大力支持,围绕“四点一线一面”,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兄弟部委直属高校以及14所部省合建高校,也就是140所“双一流”高校应该思考如何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比如我们在考虑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时,重要落脚点在雄安,这里涉及到相当一部分在北京和津、冀的直属高校,不仅是要服务雄安新区,更要做国家发展的引领者。我们和发改委、财政部做过事先的沟通,正在紧锣密鼓的谋划。我们希望能够得到发改委和财政部的更大支持,列入到国家“十四五”规划当中。今天我们参会的22位书记校长,直接回去就带领班子进行研究,其他高校的分管校领导要向学校党委汇报,希望学校党委能够把“十四五”规划定位搞清楚、谋划准。兄弟部委直属高校希望能够提出来明确的目标要求。另外,围绕“四点一线一面”工作如何做,理念方法要新。在“四点一线一面”工作中,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它部委直属高校我们同等看待,希望大家共同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先锋的作用。
二是在推进“双一流”的整个过程中,要更好理解内涵式发展。可以说,这几年“双一流”的专项建设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和成效,但是我们的理念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对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厘清还有哪些可改进之处,比如大家经常在议论的,宝生部长在部省合建高校工作推进会特意提到了:我们的大学不止要提有多少占地面积,即大院;不止要提有多少建筑面积,即大楼;还要提有多少位大师,不止是看有多少高层次人才,更要看我们教育界能够为国家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作重要贡献的人数、贡献的程度,这是比大师。还要比大器,国有重器。我们的一位校长就说了要打造镇校之宝。纵观我们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如果我们的高校要向客人展示、向回来的校友展示学校有什么最值得让人看,到哪一个实验室、哪一个平台、中心,让人家看取得了什么成果,大家仔细想,那么这个地方一定是多少年来多位教师包括许多前辈打下的基础,是这个学科多年的发展传承,甚至有些是到现在为止积累的结果,绝对不是我们有楼有办公面积和有一批人就可以。如果把完成科研任务、实现创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当做瓷器活,那么干大瓷器活还得有大金刚钻。所以我们要理解部党组的要求,宝生部长讲话的要求,每一所高校在一流学科建设、在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如何真正建设、打造一批系列研究设施,俗称大器,这个是我们在“十四五”应该考虑的很重要的内容。在这方面,教育部规划司和发改委社会司、财政部教科文司后续还要密切对接,结合每一所“双一流”高校下一步的建设发展,希望大家能够提一些好的建议,也通过一些领域、专家和同行,包括需求方能够提一些建议。希望各高校的书记校长、主管校领导能够深入的考虑一下。
三是基础工作要深,政策举措要实。现在教育部综改司牵头,大部分司局都参与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得到75所部属高校和兄弟部委直属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的支持,需要大家不断提好的意见建议,丰富完善改革方案,让最终出台的《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总体方案》和68项具体举措的系列政策措施能够更加科学、有效、精准,能够真正引领未来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 “双一流”高校包括大量地方高校,要思考如何能够在面向2035未来发展中,真正做一些特别有意义、像样的文章,而且也真正干更多有意义的工作,避免做一些无用功,也避免我们有限的教育资源、资金等使用效率和投入产出效益不理想。我们希望有更好的工作成效。
第三,加强统筹,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编制各项工作。大家要共同地加强组织领导,促进政策协同。(发展规划处根据会议录音整理,未经讲话者本人审阅。)